(相關資料圖)
訊(記者陳琳)快遞小哥、家政保姆、餐館服務員……這些服務業從業人員,是解決群眾生活中“急難愁盼”問題的主要群體。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都一處前門店副經理、燒麥總廚師長吳華俠準備提交發展城市藍領公寓,解決生活性服務業外來務工人員居住問題的建議。她告訴記者,建設“藍領公寓”既能解決他們的居住問題,集中居住還有利于企業管理。
作為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生活性服務業主要滿足人們日常的生活需要,領域寬、范圍廣,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吳華俠介紹,據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北京第三產業逐漸發展成為全市經濟的支柱和引擎。2019年,北京市第三產業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吸納就業超過千萬人,服務生產和造福民生作用突出,逐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作為滿足居民最終消費需求的生活性服務業,是擴大內需的重要產業。在服務業的從業人員中,快遞小哥、家政保姆、餐館服務員、互聯網客服等生活性服務業從業人數眾多,他們一般從外地來京務工。“這一群體的居住狀況參差不齊,居住空間環境普遍較為簡陋。特別是中小餐飲企業員工、美容美發店員工,多通過‘群租’的方式解決居住問題,如租住在‘城中村’、臨時房、小區地下室中,易發生意外災害,傷及生命。同時,分散居住不利于企業有效管理。”
吳華俠表示,據調研發現,不少地方都有政府的閑置公有房屋,可以改建為“藍領公寓”,實行統一物業管理與服務,用作安置區域內的生活性服務業從業人員,由用人單位統一租賃,物業方統一管理,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消除長期存在的群租房安全隱患。一方面便于管理 ,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企業歸屬感、幸福感。這樣既改善了外來務工人員的住宿條件,還能使閑置用房得到有效利用,同時也是政府部門為企業辦實事的體現,能有效提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信心。
此外,她建議政府主管部門應出臺積極政策,鼓勵城市中的企事業單位利用自身閑置房屋、市區老舊小區、舊廠房等房屋資源,改建符合標準的宿舍型公租住房產品,多渠道解決生活性服務業外來務工群體的居住問題。鼓勵支持使用外來務工人員的城市生活服務業企業,積極組織租賃統一規范的公共租賃房作為企業員工宿舍,并配合公租公寓的企業,共同做好員工管理工作。
關鍵詞: 藍領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