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報道了一項令人震驚的數據:據58同城、安居客發布的《2023年青年置業報告》顯示,有68.5%的青年擁有可以支付30%及以上首付的存款,約兩成青年的置業需求較為急切,打算在今年內購房。這個數據一出,立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和質疑。不少人表示,這是在開玩笑嗎?這是哪里來的青年?這是哪個平行世界的房價?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報告的調研對象和方法。首先,調研對象為1985-2005年出生的青年,其中90年代生人(1990-1999年)占比58.2%,工作城市分布在一線城市及部分熱門二線城市,男女占比各半。也就是說,這個報告只針對了一部分城市、一部分年齡段、一部分收入水平的青年,而忽略了其他地區、其他階層、其他情況的青年。這樣的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呢?
其次,調研方法是通過問卷調查來獲取數據的。而問卷調查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參與者是否真實填寫?參與者是否有動機或壓力去夸大或縮小自己的情況?參與者是否有足夠的信息和知識去判斷自己能否付得起首付?參與者是否有理性和客觀地評估自己的置業需求和能力?這些問題都可能導致數據的失真和偏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再次,調研結果也存在很多漏洞和矛盾。比如說:報告顯示,有68.5%的青年擁有可以支付30%及以上首付的存款。但是,報告又顯示,46.7%的青年的月收入范圍在5001-10000元,31.7%的青年的月收入在10001-15000元。那么,按照目前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價水平,這些青年要攢多久才能湊夠30%的首付呢?如果考慮到生活開支、物價上漲、房價波動等因素,這個時間可能會更長。那么,這些青年是怎么擁有可以支付30%及以上首付的存款的呢?難道他們都是中了彩票、繼承了遺產、賺了暴利嗎?
再比如說:報告顯示,約兩成青年的置業需求較為急切,打算在今年內購房。但是,報告又顯示,貸款買房的青年中,43.0%的青年能接受二十年的還款年限,選擇三十年還款年限的青年們占比17.5% 。那么,這些青年是怎么打算在今年內購房的呢?難道他們都有穩定的工作、高額的收入、良好的信用嗎?如果考慮到當前的經濟形勢、就業壓力、收入差距等因素,這些青年能否承受得起長期的貸款壓力呢?
總之,這個報告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非常美好的畫面:68.5%的青年能付房款首付,約兩成打算年內買房。但是,這個畫面是否真實呢?這個畫面是否全面呢?這個畫面是否可信呢?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看:這個報告是誰發布的?這個報告是為了什么目的而發布的?這個報告是想給我們傳達什么信息呢?
答案可能并不難猜:這個報告是由58同城、安居客發布的。這兩家公司都是從事房地產中介服務的平臺。他們發布這樣一個報告,無非是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客戶,刺激更多的購房需求,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他們想給我們傳達的信息,無非是:買房不難,你也可以買得起;買房很急,你要趕緊下手;買房很劃算,你不要錯過機會。
所以,這個報告其實是一個笑話。一個很不好笑的笑話。一個想要忽悠我們的笑話。一個想要讓我們為了買房而奮斗一輩子的笑話。一個想要讓我們為了還貸而放棄夢想的笑話。一個想要讓我們為了房子而失去自我價值的笑話。
我們不應該相信這個笑話。我們不應該被這個笑話所迷惑。我們不應該被這個笑話所束縛。我們應該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清楚現實。我們應該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命運。我們是青年,我們有夢想,我們有力量,我們有選擇。我們不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怎么樣才能幸福。我們不需要別人來安排我們怎么樣才能成功。我們不需要別人來定義我們怎么樣才能完美。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買房的想法。買房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它關系到我們的生活質量、家庭幸福、社會責任。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自己的置業目標,科學安排自己的財務狀況,理性選擇自己的購房方式,不盲目跟風,不隨意妥協,不輕易放棄。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工作,積極進取,堅持不懈,總有一天,我們能夠擁有自己的房子,實現自己的夢想,享受自己的生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