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6日)過去的一年中,國內對于養老問題尤為關切。解決養老問題成為當下社會民生的重要事項。
政策層面,從十四五養老規劃,到各省市紛紛擬定“十四五”時期的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對養老產業進行全方面的規劃性布局,特別是具備指導性的《養老服務條例》,而山西省更是推出了全國首部針對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的地方性法規。
(資料圖片)
從養老產業往年的發展路徑看,社會養老服務在政策的支撐下持續快速發展,但也要注意到在實際政策推行過程中依然存在著“重機構,輕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機制不暢、農村養老服務短板突出等問題。
去到2022年,在更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居家和社區兩部分業務的發展變得更加清晰。
以江蘇省為例,其提出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2-2024),指出到2023年底前,江蘇每個城市街道將配建1家建筑面積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需具備日間照料、上門服務、全托服務、智能呼叫、技能培訓、業務指導等功能,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互補,在街道轄區內形成“一刻鐘養老服務圈”。
“一刻鐘養老服務圈”是《“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的內容,旨在推動形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目前除了江蘇外,已有貴州、內蒙古等省份和自治區發文跟進。
而若要在地方建設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則必須解決好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在建設、管理、扶持、使用等方面的一些實際問題,推進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可持續發展。
年內,天津市民政局就印發了關于于公開征求《關于深化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建管扶用”23條措施(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了“各區在編制土地供應計劃時,充分結合規劃和養老用地需求,對養老用地進行合理安排,應保盡保”。
除此之外,不少物業服務企業也在積極探索“物業+養老”的模式。目前來看,在多重政策利好下,未來養老產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雖然物業服務企業在社區養老領域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但今后仍具備巨大的發展空間。
社區居家養老并不意味著僅依靠社區和家庭的自主能動性,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各方共同參與。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居家養老服務體制,才能幫助廣大老年人切實解決“身邊、床邊、周邊”養老服務難題,使其享受更全面、更豐富、更便利的養老服務。
3月22日,觀點機構將舉行2023觀點年度論壇,屆時現場將發布“2023養老機構運營卓越表現”,并同步推出養老相關的年度報告。與此同時,論壇現場聚焦探討中國房地產及新經濟相關產業鏈的長青發展、應對變化以及對接資本的經驗和趨勢,共話復蘇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