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對房地產業定調,依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總體定位,同時提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上述定調如何解讀?時代周報記者就此對多位業內人士展開采訪。
中指研究院分析人士指出,和往年一樣,今年“房住不炒”總基調不變,“三穩”目標不變。在“穩”的目標下,強調對合理住房需求的支持。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王小嬙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以往,政策層面通常以保障剛需為主,而此次所提及的合理住房需求的范圍卻更為廣闊,如改善性住房需求、養老住房需求、新市民租房需求,意味著這些群體的購房需求將獲得政策的鼓勵和支持。
“合理住房需求中包括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道,促進改善型需求釋放,既能夠打通二手房、新房和土地市場的循環,也能夠促進城市更新改造投資,對于發展租賃市場也有非常大的幫助。可以說,在當前形勢下,促進改善型需求能夠有效緩解房地產企業資金困局。
據貝殼研究院估算,全國改善型換房需求能夠占到50%-60%,包括品質的改善和區域的改善。
在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大前提之下,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強調了“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從內涵上看,兩者之間相輔相成。
在因城施策方面,2015年“兩會”就曾提出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2016年則提出因城施策去庫存;2020年為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雖然因城施策的目的不同,但因城施策這一調控手段并未改變。而2022年,因城施策的目的為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當前部分城市因城施策,通過人才住房補貼、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首付比例、取消認房又認貸等政策,從需求端切實降低購房成本,有效的促進了市場的筑底修復。”許小樂說。
同時,許小樂認為,預計后期針對房地產支持的政策力度會進一步加強、覆蓋的城市范圍會進一步擴大,2022年全年房地產市場將向好修復,實現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積極作用。
諸葛找房研究院顯示,近期各地開始因城施策落實調控政策,包含降首付、降利率、購房補貼、公積金貸款優惠、松綁限售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目前,全國約有35個城市/省出臺了樓市調整政策。
除保障樓市平穩發展之外,另一個被反復提及的關鍵詞是“租購并舉”。2014年兩會就曾提出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2018年,兩會提出租購并舉,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探索新的住房發展模式,保障房、長租房建設仍是國家關注的重點,近期也出臺了一些利好租賃住房的金融融資政策,國內的租賃住房市場還處于發展階段,2022年政策繼續向租賃住房傾斜。”王小嬙認為,各地也會有更多類似人才安居房政策出臺。
許小樂表示,租賃領域將以需求為導向,持續優化租賃房源供給側。繼2018年兩會后,今年兩會再次強調租購并舉的戰略,意味著今年租賃領域將在租賃“保障+市場”兩條線并行發展,共同解決大城市不同類型人群的租房問題,租賃房源供給側持續得到優化。
“長租房市場將得到快速發展,支持政策加快出臺。去年兩會提出‘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隨著去年中央、地方針對租賃領域監管政策的出臺,租賃市場規范化發展環境基本形成,今年將更多的出臺土地、金融等支持租賃市場化發展的政策,通過發揮市場主體的力量,解決大城市租客多樣化、品質化的租賃需求。”許小樂向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編輯宋然
關鍵詞: 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