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房地產行業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正式進入去杠桿周期,全年呈現“先揚后抑”的態勢。與此同時,一部分房地產企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經營風險和一系列的債務違約事件,引發了市場震蕩。
為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政策開始“適度糾偏”。2022開年以來,全國至少已有21個城市出臺了房地產相關政策,引導市場平穩發展。
從政策方向和力度來看,有保有壓,因城施策特征明顯。一部分城市通過發放購房補貼、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激活市場。還有一些城市加強市場秩序管理,約談部分違規企業整改,進一步打擊樓市亂象。
8城實施購房補貼政策
據中房網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至少有8個城市出臺或落實了購房補貼政策,具體城市包括昆明、長春、珠海、玉林、保定、亳州、贛縣以及瀘州。
從上述各城購房補貼力度來看,珠海高新區的住房補貼堪稱“豪橫”。據悉,1月9日,珠海高新區發布《珠海高新區建設未來科技城 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動計劃(2022-2024年)》,計劃中推出提到了最高600萬元住房補貼。而長春則是對于既有的購房補貼政策進行了升級,如對進城農民購房提高了補貼標準,從80元提高至200元/平方米,同時補貼也覆蓋到了二手住房領域。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當前購房補貼政策有三個特點:第一,補貼的城市數量增加,類似城市尤其涉及到二三線城市;第二,補貼力度大,類似動輒幾十萬的補貼,充分體現了各地吸引人口導入的迫切性;第三、覆蓋面廣,包括人才、農民工、新市民、企業員工、創業者等,各類人群都面臨了不同的補貼政策。類似政策,進一步體現了各地積極創造營商環境的導向,對于后續人口的加快導入、購房成本的降低等有積極作用,客觀上也有助于促進市場交易的活躍。
公積金政策現花式松綁
除發放購房補貼外,年初以來多個城市提高了公積金對購房的支持力度。
據中房網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25日,已有濟南、青島、寧波、馬鞍山、南平、北海、南寧和自貢等8地的住房公積金新政落地實施。
從政策內容看,寧波、馬鞍山、南平、南寧4個城市通過提高貸款額度的方式放松公積金貸款,青島、濟南2城放寬了公積金異地貸款難度,北海降低了首付比例,而自貢更是放寬了住房套數的認定政策,實行“認貸不認房”。
事實上,去年10月份以來,住建部、央行、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就曾頻繁表態支持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并從融資、土地、購房等多個維度進行了政策的適度放松。而近期廣西北海和四川自貢等地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的相關動作,被業內視為政策改善力度得到升級的重要信號。
4地嚴管市場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城放寬政策的同時,也有部分城市在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力度。
近日,大連市12部門聯合印發的《大連市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實施方案》提出,今年大連將重點圍繞房地產開發領域、房屋買賣領域、住房租賃領域、物業服務領域整治任務目標開展檢查,集中查處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和個人,實現房地產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前不久,西寧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吾悅廣場、碧桂園等5家房地產企業進行了行政約談。約談過程中,通報了西寧市房地產市場存在的亂象問題及近期專項監督檢查情況,并與上述企業簽訂了約談責任書,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1月4日,湖南省住建廳發布《商品房交易風險提示》,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此次風險提示提到了包括房企無證銷售等情況下的資金損失風險、購房者受虛假宣傳等影響的交易風險、購房者偽造購房資格和使用違規資金購房的違法風險等11項風險。
同日,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發布的《武漢市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監管辦法》中,增加了18項信用信息記分標準。另外,以學區房名義炒作房價也將被納入監管。
實際上,除了上述各城的調控政策外,近期,佛山在《佛山市促進2022年經濟一季度開好局為全年穩中求進夯實基礎的若干舉措》中還提到了“健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穩定房地產開發投資、支持滿足合理住房需求”等調控維度和內容。
同樣,南平市除了公積金政策方面有調整外,還涉及了緩解房地產項目拿地資金壓力、推動房地產市場銷售、調整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等多項政策措施。
整體來看,新年伊始,各地樓市出臺的房地產政策可謂有保有壓。但無論是刺激消費端的鼓勵性政策,還是整治、規范市場行為類的措施,都是在“房住不炒”基調下的具體政策落實。
對此,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指出,年初這一輪調控保的是合理需求正常釋放,并且穩定預期,同時壓的是市場規范,市場監管的紅線不能動。
嚴躍進亦強調,今年是房地產良性循環發展的一年,雖然當前房地產市場政策以放松為導向,但無論如何放松,“房住不炒”依然是基調。各類違反房地產交易秩序、干擾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行為,依然會被納入監管。而相關房企在經營過程中,更是需要合規進行,真正落實“房住不炒”政策導向。
關鍵詞: 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