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停步。艱難走過疫情影響下的上半年,上市房企迎來“半年考”。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午間,45家A股上市房企預告了上半年業績,而成績單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從目前披露情況看,“歡喜”的并不多。
在45家已經披露半年業績預告的房企中,僅有中南建設、美好置業、亞太實業、渝開發等7家房企預計凈利潤同比將上升,天保基建、津濱發展、*ST大港等5家房企扭虧。
上述幾家房企也錄得較高的凈利增幅。其中,天保基建凈利潤預計為7500萬—1.1億,同比增長399.60%—539.42%;美好置業預計凈利潤將達3000萬–3900萬,增長129.71%–198.62%;合肥城建凈利潤預計增長125.00%—175.00%;中南建設則預計增長50%—70%。
上述房企凈利潤增加多因房地產開發業務銷售和結算規模的上升,但*ST大港和亞太實業則因處置了虧損的地產業務。去年底,*ST大港轉讓了江蘇大港置業有限公司、鎮江東尼置業有限公司兩家持續虧損的全資子公司100%股權,因此今年上半年扭虧為盈。
亞太實業也將業績預增歸結為“置出了虧損的房地產業務,置入了盈利能力較好的精細化工業務”。今年6月17日,亞太實業收購了滄州臨港亞諾化工有限公司51%股權,并隨后于6月底出售旗下蘭州同創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84.156%股權。
除上述12家業績表現向好外,其余房企業績不容樂觀,30家為首虧、續虧或預減,另有香江控股、城建發展、光明地產等3家房企表示“不確定”,并認為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會發生較大變動。
粵宏遠A、南國置業、海航投資等11家房企出現首虧。其中,海航投資凈利潤預計為負2626.03萬—3410.82萬,降幅高達3909.95%—5048.55%;南國置業凈利潤約為負2.7億—3.2億,降幅達1433.13%—1680.01%。近期深陷債務漩渦的泰禾集團也預計首虧,凈利虧損達14.6億—18.6億,降幅達193.54%—219.16%。
預告虧損的企業多將虧損原因歸結為新冠肺炎疫情。如深深房、南國置業、京漢股份等稱疫情影響了項目開工、交付及銷售結轉;大悅城表示疫情導致購物中心客流量、出租率下降;海南高速則稱酒店業務及聯營企業經營受到疫情的嚴重沖擊;泰禾集團則因疫情及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排期的影響,上半年僅有零星項目交付結轉收入、無集中交付的地產項目,導致收入和相應的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泰禾集團同時表示,上半年已到期尚未還款的借款計提預計負債約為7.25億,較2019年同期增加營業外支出約6.8億。另據了解,泰禾集團2020年一年內到期債務共計555.11億,一季度到期142.9億,二季度到期170.08億,下半年將到期242.1億元,其擬通過銷售回款、自持物業項目的變現、到期負債展期及置換等方式進行處理。
此外,疫情對部分企業的影響還表現在其減租、免租的抗疫行動。如大悅城稱對租戶推出的租金減免政策致購物中心租金收入同比減少,南國置業預計總減免租金金額不超過1.11億。
與去年同期數據相比,不難看出,疫情給近年步入下降通道的房地產行業帶來至深影響。wind數據顯示,去年共有41家企業進行了半年業績預告,出現首虧、續虧或預減的房企為21家,占比僅為51.2%,而今年該比例升至66.67%。
中小房企更是雪上加霜。其中,天地源預計凈利潤略減,大悅城、金融街、招商蛇口等10家房企預減,泛海控股等11家房企出現首虧,綠景控股、嘉凱城、陽光股份等8家房企續虧。除招商蛇口、大悅城在克而瑞1-6月銷售TOP50榜上,其他均居榜單較后位置,甚至榜上無名。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時代財經稱,“疫情對行業的整體影響是負面的,對于中小房企負面影響更大,因為中小企業可以調動的應急資源更少,疫情之下的生存壓力會更大,這自然會加劇行業分化和行業集中度的上升。”
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商品房待售面積自今年初由降轉升,迎來一輪增長。截止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達51771萬平方米,總量仍居高位。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認為,三四線商品房庫存量環比持平,同比小幅上行,城市間分化較為明顯。
這給多在三四線城市布局的中小房企帶來銷售和資金困難,加速了房地產行業的洗牌。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截至6月底,今年房地產企業的破產數量已經達228家,其中多為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房企。
而房地產市場早已開始呈現“大魚吃小魚”,甚至“大魚吃大魚”的態勢,留給中小房企的時間和空間越來越少。
柏文喜認為,“中小房企只能走向專業細分領域來強化自己的競爭力,或者抱團取暖,通過同業或異業聯合來提高抗風險能力和抗行業擠壓能力,要么只能以業務轉型來求生了。”
關鍵詞: 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