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年3月以來,政策暖風頻吹,地方松綁城市超過70個,為樓市復蘇埋下伏筆。然而,新一輪新冠疫情突襲,讓樓市再度籠罩上一層陰霾。預期中的“小陽春”有沒有失約?暖風與陰霾并行疊加之下,各地的樓市真實狀況究竟如何?搜狐焦點《風起百城》系列報道,全面盤點各地當下樓市真相。本文為全國篇。
作者 | 筱納
出品 | 焦點財經
“一天看了四個盤,樣板間全是人,連酸梅汁都沒了。”清明小長假,深圳一位市民加入到看房行列,感受到了網紅盤的火爆。
剛剛過去的小長假,北京、深圳、鄭州等地的售樓處很忙,人頭攢動,有看房者說售樓處比公園還熱鬧。
假期后,深圳不少房企曬出了成交量“喜報”,令不少業內人士好奇深圳樓市究竟是冷是暖。根據4月6日深圳房地產中介協會公布的數據來看,3月28日-4月3日,新房成交1592套,環比上漲25%,深圳樓市確實初現復蘇跡象。
不過,“報復性買房”更多可能是“報復性看房”。
地產從業者對于這一波行情頗有感觸。“深圳樓市三月期望的小陽春因疫情封控未至,反而是個低谷;但疫情防控得力后的四月清明,出現了明顯的樓市‘踏青’熱。”樂有家營銷總裁賀玲表示,深圳一手成交和二手成交均有回升,但依舊處于低迷階段。
賀玲以深圳樓市為例,目前“反彈”顯得“拖泥帶水”,新房成交有所提升,而二手房方面,深圳賣方信心越來越足,買方信心尚未恢復,成交進入一種微妙的僵持階段。這種市場博弈體現的僵持,經常反復;購房者決策上足夠理性,同時“撿漏”心理明顯。
未等來“小陽春”,但是樓市或許可以期待“風信月”。賀玲表示,因為三月成交基數低,四月在成交增長率方面會比較“好看”,實際上成交量預計還是低迷階段。四月是個“風信”月,“風信報花開”,或許五月更值得期待。
小陽春“爽約”,但市場回溫明顯
“小陽春”爽約,在數據上體現得更為直接。
據焦點研究院數據,因清明假期原因,當周武漢市場新建商品房成交備案2113套,環比下降約58.2%,同比下降約63.5%;面積約23萬平方米,環比下降約56.15%。這只是一個縮影。
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2022年清明假期期間,重點監測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下降64.7%。除個別熱點城市成交面積有所增長外,多數城市成交規模均同比下行。
樓市的倒春寒,企業的感受應該更明顯。根據機構數據,今年第一季度,百強房企的整體業績規模同比降低47%,超8成的百強房企累計業績同比降低,其中近4成企業的降幅高于50%。
具體來看,1-3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162.6億元,同比下降47.2%;TOP100房企權益銷售額均值119.5億元、權益銷售面積均值85.1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47.6%和48.1%。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為,今年一季度百強房企銷售金額同比下降47%,本質在于高杠桿、高負債經營模式,直接原因在于政策收緊,也包括購房意愿下滑、疫情擾動等。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當前市場最大的問題是,從上到下,從開發商到銀行,再到購房者,預期和信心比較弱,樓市政策底到市場底的轉換艱難。
房企一季度推新盤謹慎,在拿地上同樣審慎,不過熱門城市的土拍市場,如合肥、廈門等已有回暖跡象。截至4月5日,北京、福州、武漢、成都等8個城市完成了首批土地集中出讓,根據克而瑞數據,百強房企中近7成未拿地,國企、央企是土地市場主力軍,民營房企態度趨于謹慎。
“小陽春”雖未如期而至,不過隨著各大城市穩樓市的政策密集出臺,樓市回暖信號越來越強。
尤其進入四月,樓市回溫明顯。如華北的北京樓市,機構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北京的新房成交量,較今年元旦假期大幅上漲了222.86%,二手房也出現上漲。除此之外,蘇州新房交易量也出現增長,市場活躍度提升。
而華中的鄭州,今年第14周(2022.4.4-4.10),新房成交數據2061套,周環比上升52%;二手房成交數據1188套,周環比上升15%。
據湖南世聯行數據顯示,今年3月長沙內五區商品房共成交6598套,成交面積為77萬平方米,環比增長55%。
但是,被疫情黑天鵝突襲的地區,如上海,隨著城市封控管理,樓市也被按下了暫停鍵,3月的翹尾行情突然中斷,土拍、認購、開盤全部延期。
逾70城發布超百項松綁政策
對于當下的樓市而言,信心比黃金還重要。而隨著各地救市政策頻出,市場信心正在逐步修復。
根據機構數據,2022年以來,全國超70個城市發布了穩樓市政策,疊加部委發布的政策,接近100次,尤其是在3月,房地產調控政策發布接近50次。而這些調控政策更是“大招”不斷,包括放松限購、放松限貸、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和公積金政策寬松等。
多地開始降利率、降首付,如蘇州、深圳、上海等20城主流首套房貸利率低于5%。根據貝殼研究院數據,今年3月監測的103個重點城市主流首套房貸利率為5.34%,二套房貸利率為5.60%,分別較上月回落13個、15個基點,103城中82城房貸主流利率下調。
而在公積金新政方面,今年以來,甘肅、廣西、沈陽、青島、濟南等17地出臺相關政策,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降低首付款比例。
4月6日,甘肅省住房資金管理中心發布消息稱,自2022年4月6日起,將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最高額度由已婚繳存職工60萬元調整為70萬元;單身繳存職工50萬元調整為60萬元。
這是今年全國第一個省級提高公積金額度的例子,具有很強的信號意義。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甘肅的政策進一步說明,各地政策放松是大方向,未來各地政策方面,將會形成一省一策、一城一策等模式,不斷對省和各城市房地產的發展形成支撐作用,有助于促進全方位的政策放松。
一些省會城市也在加大松綁力度。如4月5日小長假之后,蘭州發布了《蘭州市落實強省會戰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第1號)》,推出20項措施,包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30%,取消“認房又認貸等,對樓市實質性放松。
此前,鄭州、哈爾濱、福州等省會城市也出臺相關政策,如鄭州是今年以來首個松綁限購、限貸的二線城市,福州取消了限購,哈爾濱取消了限售。
蘇州的救市信號
值得關注的是,熱點城市、新一線城市也在積極松綁。
蘇州就是一個具有信號意義的城市。4月11日,蘇州市限售放松,二手房限售由5年改3年。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梁楠表示,蘇州3月二手房市場表現不及預期,市場延續低位運行態勢。此時限售政策松動將有助于市場需求的釋放,有利于促進蘇州樓市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從城市分布來看,三四線城市更積極救市,松綁力度更強。如浙江衢州成為全國首個限購限售均取消的城市。4月2日,衢州市發布《關于促進市區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通知》,對限購和限售都進行了取消,政策更為全面。
當前對于政策放松的效應要給予更長的時間觀察,嚴躍進表示,二季度預計在目前一些重要政策的影響下,房地產市場完全會有積極的信號,尤其是對于目前已經開始放松的城市,二季度市場表現雖然不會太強勢,但也不會太悲觀。新房交易數據努力走出陰影區間,對于二手房、商辦市場以及土地市場等都會產生提振的作用。
李宇嘉認為當下關鍵是提振預期和信心,調控政策客觀上會有助于熱點城市樓市,只是政策有一定時滯,需要耐心等待。
長沙一位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氣溫回升和推盤節奏的加快,長沙樓市“銀四紅五”整體銷量將穩中有升。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的觀點略有不同,雖然他也認為,2022年房地產市場可能呈現先抑后穩的態勢,這既有穩增長政策的支持,也有市場自身需求回暖的作用。但植信發布的報告顯示,樓市的回暖似乎并沒有大家預期的那么快,“商品房銷售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企穩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