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瑩
出品 | 焦點財經
進入2022年以來,家居龍頭紅星美凱龍(601828)已在房地產領域注冊成立了多家新公司,這與其2021年大舉出售旗下資產的節奏頗為不同。
美凱龍最近一次注冊成立新公司發生于2月8日。彼時,上海紅星美凱龍實業有限公司(簡稱“上海美凱龍”)聯合北京天匯投控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匯科技”)成立了廣平瑞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廣平瑞志”)。
焦點財經了解到,廣平瑞志的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法定代表人張巖,經營范圍包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等,由上海美凱龍持股5%,天匯科技持股95%。而上海美凱龍是紅星美凱龍的全資子公司。
再往前追溯,今年1月26日,紅星美凱龍還曾將觸角深入到房地產經紀領域,并參與成立了“深圳凱誠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深圳凱誠科技”)。企查查顯示,深圳凱誠科技注冊資本為100萬元,由紅星美凱龍關聯公司深圳美凱龍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深圳信達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更早前于1月7日,紅星美凱龍更聯合天津渤海和興集團等成立了“天津和源凱龍置業”。這家經營范圍包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土地使用權租賃、柜臺、攤位出租、物業管理等在內的公司,由天津渤海和興集團有限公司持股65%、天津凱龍置業有限公司持股35%,由錦程遠大和紅星美凱龍共同控制。
企查查顯示,天津凱龍置業早在2017年時即已成立,成立時間要稍早一些,經營范圍以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服務為主。2018年時,該公司曾拿下了天津港保稅區(臨港區域)幾宗地塊。去年12月,其再聯合天津渤海和興集團等以4.21億總價將天津濱海新區一宗地塊收入了囊中。
眾所周知,紅星美凱龍一直是家居行業里的地產“愛好者”,實控人車建興更是將土地視為企業的“命根子”。因此,自2000年起,紅星美凱龍即開始大量購入投資性房產,還在2009年成立了紅星地產。截至2018年底時,美凱龍旗下的房地產賬面總額已經占到了總資產的70.84%,持有的地產規模更是超過了當時的萬科。
不過,近兩年,房地產市場在嚴格的樓市調控中降溫明顯,疫情等“黑天鵝”事件沖擊,也使得紅星美凱龍自身的經營狀況受到影響,加上此前大舉購地帶來的杠桿效應逐漸顯現,美凱龍所面臨的債務挑戰越來越大。
據財報,經過積極擴張的幾年后,紅星美凱龍截至2020年底時的在手貨幣資金已降至了65.11億元,而負債卻高達804.5億元,流動負債也達到316.39億元,各類短期借款、到期負債額度遠超在手現金,償債壓力較大。
從各項財務比數來看,上述同期,美凱龍的EBITDA全部債務比下降4成至14 %,利息保障倍數下降42.8%至1.84,EBITDA利息保障倍數的降幅也有近40%。在經營層面,美凱龍所面臨的挑戰也很大。當期,其營業收入僅142.36億元,同比下降13.56%;凈利潤僅17.31億元,同比下降61.37%,各項指標下滑明顯。
由此,2021年,紅星美凱龍只得不斷出售資產換取現金紓困。這一年,其不僅先后將紅星企發70%股權轉予了遠洋集團,更將7家物流子公司全部股權及債權作價23億轉給了天津遠川投資。后者是一個包含了11宗物流地產項目的資產包,總規模約85萬方,出售完成后,美凱龍近乎清空了此前所持的物流地產。
對外,紅星美凱龍提出了“輕資產、重運營、降杠桿”三大戰略來解釋上述動作,并稱此舉有利于公司更聚焦主業,進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同時降低負債率,減少財務費用支出,優化現金流水平等。
一系列“自救”舉措后,美凱龍的財務表現確有明顯改善。截至2021三季末,美凱龍的資產負債率已由2020年同期的61.19%降至59.3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由2020同期的20.85億增至47.74億,翻了一倍多。
債務方面,截至2021三季末,紅星美凱龍的負債總額為794.87億元,流動負債為360.9億元,短期借款為28.84億元,在手貨幣資金為64.84億元,可以覆蓋短債,暫無債務暴雷風險。
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紅星美凱龍目前共存續有15只債券,存量規模72.82億元。其中,將于2022年到期的有“0”只,直至2023年才有3只規模約40億元的債券到期。由此可知,經歷過艱難前行的2021年后,美凱龍當前短債壓力不大。
將于2023年償還的部分債券也在時間上為美凱龍提供了更多資金騰挪的空間。后續,其可利用股權收購款和利潤分成等逐步償還。短債壓力不大,或也是地產愛好者美凱龍再度加碼布局房地產的動力之一。
展望后市,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向焦點財經表示,此前,美凱龍既已提出了輕資產模式,那么其現在新成立地產公司的做法,自然也不會是傳統意義上的開發業務,不排除其后續將結合家居業務,形成一些有更好互動的商業地產等,進而更好支持家居業務的可能。總體看,美凱龍未來的地產發展思路上會和過去形成差異。
關鍵詞: 家居大佬車建興難舍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