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臺挖掘機共同作業的轟鳴聲中,數十幢尚未完工的別墅盡數被拆除,現場只剩下碎石塊、鋼筋條、木料等建筑廢料。
1月17日,記者來到輿論漩渦中心的濟南南部山區“違建別墅”所在之處,在首個被拆除的違建別墅項目天井峪村新建民宿旁看到了這一景象。
1月13日,《經濟參考報》刊發《多年拆違巋然不動數千棟“堅挺別墅”野蠻侵蝕濟南泉域保護區》文章,報道指出歷經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四年過去,該區域只有部分違建別墅被拆除,數千棟違建別墅巋然不動,個別新的別墅項目仍在大張旗鼓建設中;且別墅主人基本都有來頭,違建別墅“屢拆不盡、邊拆邊建”。
該報道迅速引發熱議,一場針對南部山區“違建別墅”整治行動也再次拉開序幕。
首批拆除已開始
整治行動來得比人們想象中更加迅速。
報道發布當天,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立即成立調查組對有關問題進行全面徹底核查,指出對查實的問題將堅決整改,調查情況也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1月14日上午,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帶領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到南部山區現場研究處置違法違章建筑,先后在天井峪村、“畫家村”三村、臥虎山水庫附近、錦繡川街道傅家峪村、潘家場村等多個地點察看有關建筑情況,要求有關方面立行立改,迅速進行違法違章建筑整治工作。
1月14日下午,南部山區別墅專項整治即進入實質性階段,濟南南部山區管委會組織專門力量對位于天井峪村的新建民宿項目進行拆除。
當天下午,記者從南部山區管委會相關部門了解到,該部門需每天一匯總一報,緊跟山東省委、濟南市委組的節奏。談及目前數據統計、進展情況等問題,南部山區管委會工作人員表示,整體整改摸排情況相關部門會根據時間軸及時向社會公布。
至1月17日上午,記者實地調查發現,濟南市仲宮街道下轄的天井峪村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多臺挖掘機已將數十幢尚未完工的別墅基本拆除,只剩下碎石塊、鋼筋條、木料等建筑廢料。
現場的城管執法工作人員對記者證實,警戒線內正是上述報道中提到的天井峪村違建別墅,于1月14日開始拆除建筑框架,目前已經基本拆除完畢。
濟南市違法違章建筑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和各工作專班已進駐南部山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開展專項整治工作。
違建開發商現國企身影
濟南天井峪村違建別墅拆除現場拉起警戒線,現場的城管執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警戒線以內禁入、以防碎石傷人。
這不是濟南南部山區首次掀起“拆違風暴”。
2017年5月,濟南南部山區管委會負責人曾公開表示:“對違建別墅斷水斷電”“漫山遍野的別墅,要變成漫山遍野的拆遷隊伍”。
此次“拆違風暴”成效如何?
濟南南部山區管委會相關通報稱,自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先后拆除各類違建6871處、423萬平方米。
不過,在此前報道中,這個數據被認為存在“水分”,有記者查閱南部山區2017年以來上報濟南市建立的拆違任務臺賬,發現拆除對象基本都為違建的平房、廠房和臨時搭建的農家樂、養殖房、廠房式大棚等,納入拆除臺賬的違建別墅寥寥無幾。
報道還指出,違建別墅的業主們都“大有來頭”。
2017年5月,濟南南部山區管委會負責人在某次大會上也透露,“在南部山區建別墅的非富即貴”,涉及“社會各界名人、企業家、藝術家等”。當地不少村民對記者說,這些別墅的主人“有的一看就像是干部”。
隨著此次拆除工作再次展開,作為首個被拆除的違建別墅項目——天井峪村新建民宿備受關注,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該項目背后隱藏著濟南當地市屬國企身影。
據此前報道,位于仲宮街道天井峪村的新建民宿項目名為天井峪科技康養小鎮,也被稱為天井院子,其建設單位大股東為濟南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記者查看相關資料,發現北京中成華宇招標咨詢有限公司在2021年5月20日發布的《山東省天井峪科技康養小鎮項目施工總承包公開招標公告》顯示,項目施工總承包已由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機關批準,位于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天井峪村,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3700萬元,項目規模約15000平方米,計劃工期180天。
信息顯示,招標人為濟南盛世乾隆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大股東為濟南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文旅集團”),濟南文旅集團由濟南市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持股93.19%。
公開資料顯示,濟南文旅集團成立于2017年6月,是濟南市委、市政府成立的市屬投融資平臺之一,主要負責全市文化、旅游、體育等產業資源整合、建設與運營,負責文旅項目投融資和城市文化旅游產品、品牌對外推廣,負責市級公園、景區、體育場館資產統一運營等。
目前,仲宮街道下天井峪村違建別墅已于1月14日開始破拆。不僅是天井峪村,其他很多村子的拆除也在同步進行中。
“圍獵”南部山區
南部山區違建別墅是如何一步步擴大“野蠻侵蝕”保護區的?
記者在走訪中還聽到了一些不同答案。
“這里別墅多數為村建,在不少濟南人看來已經習以為常了,畢竟身邊也有朋友購買,比如五六年前,一套三層的毛坯別墅總價在七八十萬元。”濟南市民王女士對記者表示。
“應該不能算是嚴格意義的違建,算是小產權吧,存在一定風險。”曾意向購買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因考慮到冬天沒有暖氣,一年中只能夏天居住,不太實用,后來就放棄了。
1月17日,記者從濟南市區到仲宮、柳埠、西營等沿線行駛,看到半山腰或山底的一棟棟別墅。“這里的二層或三層別墅多是村民自住房,違建與否并不清楚。”多數村民表示對違建別墅并不知情,或只是簡單了解,目前在售的一套平房帶院報價為40萬多元/套。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村民告訴記者,“近年來,南部山區的別墅開始增多,且建筑風格也越來越漂亮,一套民宿別墅的對外租金也在1000元-5000元/天。”談及是否存在違法審批等問題,該村民表示并不清楚。在他看來,村建別墅一般證件齊全,不會拆除。
2019年,濟南的拆違拆臨之戰打響。當年8月,南山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態,南部山區是生態功能區,保護綠水青山是使命和職責,“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對違建一拆到底”。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近3年來,濟南市城管局多次公布“全市拆違拆臨違法建設拆除任務臺賬”。其中,2019年9月數據顯示“南部山區共拆除違建1122處、面積125.24萬平方米”,其中包括波羅峪風景區內違建別墅39棟、荷塘月色民宿及門牙景區違建別墅等。
如今,隨著“數千棟別墅野蠻侵蝕濟南泉域保護區”引發熱議,多年拆除未果、邊拆邊建的濟南市南部山區“違建別墅”整治行動再次開啟,無疑是對當地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一次“糾錯”,也是一場對青山綠水“底色”的保護行動。
對于此次“拆房還山”整治風暴的后續進展,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