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底,住建部發文要求“防止大拆大建”,隨后多地對舊改項目進行核查,接著民營房企出現“撤退潮”……一時之間,舊改涼涼的聲音不絕于耳,城市更新會否就此擱淺?
按照公開數據顯示,在近十五年里,我國舊改開工總量已超5000萬套,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舊改規模卻在不斷收窄,例如前年舊改套數為209萬套,而按照數據統計,去年舊改套數已經降到200萬以下。
與此同時,在城市更新大拆大建的這些年里,也出現了一些弊端:
1、不少拆遷戶在獲得補償款后,紛紛到三四線城市投資購房,間接推動房價上漲;
2、拉大了各人群之間的貧富差距,特別是部分拆遷戶通過棚改,一次性獲得三套甚至四套房屋;
3、在棚改過程中,出現了肆意要價的拆遷戶,這樣不僅會影響到棚改進度,還會延遲城市更新。
事實證明,大拆大建這種過度房地產化的開發模式,早已不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對大拆大建進行規范,無疑是及時糾偏之舉。
住建部提到“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因此不少人都認為將會“停止”舊改,真的是這樣嗎?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正相反,作為十四五時期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城市更新不僅不會停步,反而還要“積極穩妥推進”。
事實上,新一輪的城市更新正在推進。去年11月,住建部辦公廳發布通知,決定在北京、蘇州等21個城市(區)開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的實施模式。
此外,在對老房子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上,除了提到舊改之外,還提到了一個關鍵詞:“留改拆”。顧名思義,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保留、改造和拆遷,從中可以能發現,今后棚改并不會停止,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一方面為了控制資金成本,對適合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統統按照“舊改”處理,另一方面對危房或已經無法居住的房子,統統按照“棚改”處理。
總之,舊改不能太快,快則容易出現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等問題。但也不能太慢,慢則容易導致拖慢城市發展步伐,增加公共建設的難度,甚至帶來不可控的維穩風險。如何走得更穩更好,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