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長沙將會變成什么樣子?在湖南“強省會”擔當中,長沙又將是什么樣的發展格局?
12月27日上午,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長沙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以下簡稱“總規”)召開新聞通氣會提出,未來15年,長沙將以“國際智造創新名城美麗幸福山水洲城”為發展愿景,擔當起“融入國家新發展格局、凸顯中部地區崛起新擔當、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共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國家使命。
據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馮意剛介紹,總規是長沙市為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制定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為長沙市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社會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提供空間保障,是長沙市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
此次總規公示內容涵蓋戰略引領、區域協調、生態優先、三個高地、便捷暢達、城鄉統籌、風貌塑造、以人為本、強化實施9個方面,整體展示了長沙的戰略定位和目標、城市發展愿景、城市職能。
戰略引領板塊,到2035年,長沙常住人口規模預測達1550萬人左右,服務人口規模預測將達1900萬人左右。
區域協調板塊,在省會擔當方面,長沙市將引領構建湖南全省“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格局,大力推進長株潭一體化,打造中部地區崛起核心增長極,帶動“3+5”城市群發展。
生態優先板塊,長沙市將維護藍綠空間生態系統,構建“一江六河、東西兩屏、南心北垸、一環六楔”的生態空間格局;優化中心城區格局,強調以重大交通樞紐和軌道交通為引領的多中心、組團式發展,基于城區十大組團發展框架,構建“一江兩岸、一核多心”的中心體系。
三個高地板塊,描繪了長沙以打造三個高地為目標,做強優勢產業,做優新興產業,做大未來產業,優化全市域產業布局形成五大板塊,加快推進產業規模化、集群化、智能化發展的產業發展目標與空間布局。
便捷暢達板塊,長沙市將強化“交通引領”門戶功能,打造國際航空樞紐,提升輻射能力,構建“一環多射、四主多輔”高鐵網絡樞紐體系,預留超級高鐵樞紐和廊道條件;增強多式聯運,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和高鐵快運中心,推動湘江航道升級,構建高效公路運輸網絡。
風貌塑造方面,該市將突出“一江兩岸”“山水洲城”“湖湘文韻”“現代風尚”等特點,釋放古城長沙與網紅長沙交織的城市魅力等。
為強化實施,總規強調,通過編制審批、規劃傳導、政策標準、實施監督四大機制助推規劃實施落地,實現“一張藍圖管到底”。
總規提出,到2025年長沙城市能級、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力全面增強;主體功能區格局持續優化;全球影響力、全國競爭力、區域引領力、全省輻射力持續增強。到2035年,長沙將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現代化新湖南示范區、長江經濟帶核心增長極,躋身國家中心城市行列。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長沙,形成美麗、安全、高效、宜居、魅力、和諧的國土空間。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代表城市的發展方向,要為城市代言,更要為人民代言。”長沙市副市長周志凱說,長沙市委、市政府對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專題研究,資規部門主動擔當,區縣部門高效協同,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為編制好這一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奠定了良好基礎,也很好地體現了城建實際、公眾意圖和規劃特色。
談到長沙市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的特色,周志凱表示,一是突出戰略性,高起點繪就了空間治理藍圖;二是突出科學性,高質量推動長沙未來發展;三是突出人民性,將高標準建設以人為本的城市。
長沙市主動“開門”做規劃,創新公眾參與機制,讓規劃貼近公眾、深入公眾,讓公眾了解規劃、參與規劃,編制一版讓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的、高質量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共同繪就“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藍圖。
即日起,總規公示版將在長沙規劃展示館進行為期半年的專題展覽,公眾也可在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網站及官方微信公眾號“長沙自然資源和規劃”查閱總規公示版,并可在2022年1月25日前通過郵寄信件、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為長沙未來規劃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