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是今年很火的一個詞。
第一個把內卷的概念引入到社會生活領域的是美國學者福德·格爾茨,他在《農業的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生態變遷的過程》中闡述了一種現象:
印尼爪哇島是一個封閉的島嶼,島上耕地有限,人口卻不斷增長。因此,人們只能更加精耕細作,在有限的耕地上持續增加投入,但一切只是徒勞。糧食產量達到瓶頸后增長極為緩慢,每個人分得的糧食也越來越少。
他借此提出:印尼爪哇島的農業生產出現了“內卷化”。
現在,內卷的概念已經發展為:越來越多的競爭者用同樣的手段爭奪有限的資源,使得每個競爭者的收獲邊際遞減。
例如職場內卷化:當其他人都在無償加班時,你也只能無償加班,不然就會被淘汰。
例如高考內卷化:當其他學生都在花更多時間做題時,你也只能花更多時間去做題,不然就會被淘汰。
在內卷的困境下,每個員工的加班時間都變長了,但他們的收入沒有增加;每個學生在學習上耗費的時間都變多了,但他們的高考排名沒有提升。
每個人的投入都在增加,但未必能獲得相應的回報。這就是內卷的殘忍之處。
1. 產品的內卷化困境可以突破嗎?
企業的產品,也存在內卷化。
產品內卷化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傳統的按鍵手機。從2000年代開始,以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手機為代表的傳統手機產品同質化嚴重,廠商不得不依靠價格戰、換殼游戲等簡單粗暴的方法爭奪客戶。
結果是,各大廠商在價格制定、外形設計等細節上爭相投入大量成本,卻始終無法產生突破性的市場增長。
換言之,傳統手機陷入了內卷。
此時,智能手機橫空出世,一朝擊倒所有傳統手機巨頭,手機市場再次飛速增長。
內卷被打破了。
所以,只有突破性的創新,才能打破內卷化困境。也就是說,當一個市場上的產品已經發展到成熟期時,要果斷跳出當前的發展模式,拉出第二曲線。
相反,如果蘋果等新興手機廠商仍亦步亦趨地在傳統手機領域與這些巨頭拼質量、拼價格、拼渠道,那么結果必將無比血腥和慘烈。
2. 家裝行業的內卷進入白熱化
家裝,事實上也已經進入了內卷化。
面對激烈的競爭,很多裝企總是被動應戰,一味地通過比質量、比渠道、比價格等競爭方式來謀求生存。最后每一家企業付出的成本都越來越高,但利潤卻沒有相應提高,反而還有可能下降。
通俗概括,便是「寧愿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
“價格戰”就是家裝行業內卷的一大體現。近些年來,伴隨著各種讓利、促銷活動的轟炸,裝企的報價一家比一家低,「X99一平米」的套餐價層出不窮,有些裝企甚至為此陷入了0利潤的困境,可當同行都在降價時,又不敢不緊緊跟上,疲態盡顯。
有裝企老板抱怨道:“一個小活,自己報7萬,回頭客戶說另一家4萬就能做。我都懷疑人生了,問他拿報價單一看,上樓費怎么不見了?現在沒電梯都能免費上樓了?還有300一天的瓦工?這家同行不是在開玩笑吧?”
還有裝企老板這樣總結:“報價高,客人說你怎么比別人貴那么多;報價低,客人說這么便宜會不會沒好貨;報價不高不低,客人說我再考慮一下。最后也都是找了報價低的那個。”
當服務和價格趨于同質化時,也有裝企在材料上加大投入,例如引進一線大牌材料、提高產品質量標準、采購更多花色的產品等等,以此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吸引客戶。
但很多時候,投入大量成本對產品進行精細化提升后,并不一定能取得相應的價值兌現。
以無醛環保材料為例。去年,很多裝企努力推廣“健康環保”的概念,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無醛產品,投入不菲,然而并未完全取得理想的獲客效果。
究其原因,裝企的材料產品也陷入了內卷,每一位競爭者的材料都有獨特的賣點,使得每一位競爭者的優勢都被撫平了。
而裝企所提出的專業性概念,也讓不一定能夠觸動消費者。以無醛材料為例,很多消費者并不了解各種標準與檢測的細節。裝企在這些老地方繼續耕耘,很有可能費力卻不討好。
除此之外,家裝的內卷也極大提高了裝企的人力成本。
以裝企的核心人才——設計師為例,設計師人才目前面臨著較大的缺口,很多裝企都在加大投入爭取人才。裝企老板會發現,自家花費了幾年的時間和精力培養的設計師,一夜之間就被競爭對手以更高的薪酬「挖」走,這幾乎已經成為了行業內的普遍現象。
為了填補空缺,裝企也只能用同樣的手段從別的公司高薪招攬設計師。長此以往,不但導致了用人成本的上漲,而且裝企普遍都不愿意培養自己的設計人才,形成惡性循環。
在價格、材料、人員等多方面的互相壓榨和傾軋,共同構成了家裝行業慘烈的內卷現象。
3. 裝企內卷,根源何在?
家裝行業的內卷,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的特性決定的。
家裝是一個產品同質化相對嚴重的行業。很長時間以來,裝企能提供的產品多為半包、全包等寥寥幾個項目,設計、材料、施工也異曲同工,消費者很難感受到不同裝企的差別。
這也就決定了,當下的消費者在選擇裝企時,只能從價格、材料等簡單的維度上考量。裝企要搶奪客源,一般也只能在這些地方做文章。
另外,家裝是一個集中度很低的行業。數據顯示,當今規模前五的裝企,總計只占了1.5%的市場份額;規模前二十的裝企,總計的市場占有率也僅為4%。
裝修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散兵游勇,即中小微企業,有些裝企老板甚至無需店面,拉起一隊工人就能干,行業的準入門檻極低。
而大量中小微裝企的存在,也就意味著每家裝企在供應鏈和人力資源方面的議價能力都不高。當成本上漲時,大部分裝企都只能默默忍受。
4. 裝企突圍的最佳路徑
如何破局?
正如上文所說,打破產品內卷化的方法,就是果斷跳出當前的發展模式,拉出第二增長曲線。
在質量、價格、用工等簡單維度上的血腥比拼,注定不可持續。裝企唯有創造出突破性的獨一無二的產品,拉出第二增長曲線,才能對所有競爭對手實行降維打擊,跳出內卷的泥潭。
尚品宅配集團旗下的HOMKOO整裝云項目,便致力于幫助會員裝企實現這一點。會員裝企依靠HOMKOO整裝云的賦能,可以輕松轉型做整裝。
與傳統的半包、全包服務相比,整裝的利潤空間更大,而且其具備的一站式拎包入住的屬性,對新一代消費者極具吸引力,是行業公認的潛力無限的新領域。
而HOMKOO整裝云獨一無二的賦能模式,除了扶持會員裝企轉型整裝外,還幫助裝企構建了相對于其他整裝企業的特殊競爭優勢。
以HOMKOO整裝云研發的BIM虛擬裝修技術為例,借助該技術,裝企可以提前模擬整個物業的設計、施工、裝修階段,并以三維模型直觀呈現出來。這一技術大大減少了每個階段可能會產生的碰撞與沖突,完全顛覆了傳統的以CAD為代表的制圖模式,對整個家裝行業來說,是一大革命性的技術升級。
除此之外,HOMKOO整裝云對會員裝企的營銷賦能、設計賦能、供應鏈賦能等一系列強力扶持,為會員裝企構建起了完整的優勢壁壘。即使是中小型裝企,也能借助HOMKOO整裝云平臺的力量轉型,打造自己的護城河,拉出第二增長曲線。
完成轉型的裝企,無需再像以往一樣以價格戰等簡單手段求生,而是依靠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優勢戰勝競爭對手,如同智能手機橫掃傳統手機一樣,走上急速發展的快車道。
在內卷進入白熱化的當下,對于傳統裝企而言,與其在繼續在內卷的泥潭中與對手血腥廝殺,不如果斷跳出,把握未來趨勢,走出一片更廣闊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