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高增長似乎提前透支了空調行業此后兩年的發展潛力,行業呈現出類似童話中睡美人的狀態,陷入“沉睡”:在并未看到明顯的產能收縮的背景下,2018年的行業庫存在4800萬臺左右,2019年繼而成為行業近年來少見的劇烈震蕩的一年,讓空調的2020年好像也在迷霧之中。
2020年上半年,價格戰猶在持續;下半年GB 21455-2019《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下稱“空調能效新標”或“新標準”)正式實施,行業正式進入新的調整階段。對于任何空調品牌而言,這一年都是當打之年。因為,落后,就可能被行業拋棄。
空調能效新標的實施已經有一周時間,就從電商平臺的觀察,釘科技注意到:一方面,現階段新舊能效標識同時存在,舊標產品,甚至其中的“舊三級能效”產品仍然在售;另一方面,各品牌在線上推“新能效產品”的力度并不相同。
前一種情況也是合乎標準的,在2021年7月1日之后,不滿足新標準的庫存空調才會不允許銷售。至于后一種情況,應該主要是品牌選擇的不同。
比如,從在京東檢索的信息來看,海信空調以及海信旗下科龍空調上線“新能效產品”相對而言不僅快而且多,綜合不同類型(掛機、柜機)、不同匹數(1匹、1.5匹、2匹、3匹)、不同價位段(2000元左右、2000-3000元、3000元以上等等)產品粗略統計,僅標注“新一級能效”產品的海信以及科龍空調已經有十余款。
以“海信空調京東旗艦店”的“新一級能效”1.5匹蘋果派空調為例,疊加滿減和優惠券,標稱“不高于2349元”,與一些品牌的“舊三級能效”產品的價格相差并不大,甚至就產品規格信息看,與某些產品相比,“性價比”很突出。從以上信息看,海信空調推新的力度不小。
除了海信與科龍,從標注信息看,格力、美的、海爾、奧克斯、TCL、創維、長虹、揚子等品牌也都推出了“新一級能效”產品,其中的一些產品也頗有“性價比”。不過,品牌上新的產品類型數還是有一定差異。
比如,7月8日可查詢到的格力產品中,“新能效產品”相對還比較少,標注“新1級能效”的智慧鳥兒童空調,售價在6000元左右;7月8日可查詢到的美的產品,既有“新一級能效”,也有標注為“新三級能效”的產品;海爾可查詢到的“新一級能效”產品主要為大匹數柜機產品(2匹、3匹),售價在4000元左右……
空調品牌線上推“新能效標準”產品力度不同,釘科技認為或有四點原因:
其一,部分品牌依然存在庫存壓力。
產業在線稍早時候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家用空調銷售出貨量同比下滑1.5%,家用空調整體的庫存量高達4862萬套,而在生產繼續且規模并未大幅縮減的情況下,2019年全年雖然價格戰持續,后續還有所擴大,但對庫存的稀釋也有限。
以格力為例,此前,董明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2月份基本沒有銷售,損失200億。空調又是其主要產品線,那么,格力或許就存在庫存壓力。如果作為“頂部品牌”的格力如此,其他一些品牌或也面臨類似壓力。
其二,“新能效產品”準備不充分。
這主要是在供應鏈和生產層面。釘科技注意到,今年4月份,就有品牌表示,基于原材料緊缺、產能下降調高產品單價。這類運營成本增加的情況,疊加庫存壓力,可能會到導致某些品牌在“新能效產品”方面的準備還不充分,需要一定時間。
其三,仍然還在觀察消費者的意向。
根據釘科技7月6日在“格力京東自營旗艦店”詢問的情況,當時客服還表示沒有“新能效空調”新品,但在7月8日已經可以查詢到,或許正是網友類似詢問的增加,促使了產品的上線。那么,其他一些品牌可能也在對市場進行觀望。
其四,錯開第一撥競爭,隨后發力。
此前,空調行業的價格戰一度持續。理論上說,推出“新能效空調”新品,并不代表“價格戰”休止,甚至有可能導致在這塊“新陣地”上的又一輪“價格戰”。在釘科技看來,一些品牌因“價格戰”原因,經營狀況或已經受到了影響,在這個階段,或許一定程度上就有意規避。
以上四點原因中,頭部品牌更有可能面臨庫存壓力,在觀察消費者需求以及錯開第一撥競爭;后續的一些中小品牌可能在產品方面還需要時間做更充分的準備。其實,“新能效產品”的較量才剛剛開始,隨著氣溫繼續升高,品牌之間的競爭或許也會更激烈。
關鍵詞: 空調品牌